|
冤死的腸癌患者!窗口期超10年,但80%一發現就是中晚期消化科有句名言:得腸癌的人,是最冤枉的!我國臨床上近80%的結直腸癌患者發現時就是中晚期,近半數患者生存期不超過5年。 近日,由中國8家大型三甲醫院聯合開展的大規模臨床試驗顯示:結直腸癌有10年以上的窗口期,若早診早治,生存率可超90%。 ▌愛“憋大招”的腸癌:發現就是中晚期 結直腸癌位列我國第三大癌癥,僅次于肺癌、胃癌,好發于45歲以上人群。結直腸癌的可怕之處在于,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暗暗地“憋個大招”。我國大多數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之所以說腸癌患者“冤”,是因為腸癌屬于相對容易預防的癌種,大部分發病機制明確。 腸癌并非一蹴而就,癌變通常需要經過“三部曲”:腸息肉→腺瘤→腸癌。90%以上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一般這個惡變過程超10年,甚至可達20年。 在此期間,只要注意篩查,及時發現并切除掉息肉,就能阻斷癌變。但腸息肉切除后仍可能會長出新的息肉,所以后續仍要定期復查。 ▌美國專家點評腸癌治療 好醫友醫療網腫瘤專家邁克爾·卡斯特羅(Michael Castro)博士(曾多次獲評“美國頂尖醫生”)指出,早期發現結直腸癌,通過手術+輔助化療,患者五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更早期的息肉甚至可以通過內鏡直接“消滅”,治愈率甚至可達100%;而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則比較不理想。 如今,對于晚期結直腸癌,治療手段也有了較大進步。Castro博士介紹,結直腸癌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不過,晚期患者不僅要承受巨大經濟損失,生活質量也會大打折扣,盡管治療已取得顯著進展,但晚期患者仍存在許多未知變數。 結直腸癌并不是單一疾病,具有高度異質性。臨床經驗表明,不應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治療結直腸癌,而是需要多學科專家根據患者的具體突變情況及其相互作用,制定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 ▌腸癌篩查如何做? 以下8類人群應定期做結直腸癌篩查: 1)45歲以上人群; 2)有痔瘡和長期便血者,經常發生便秘、黑便和黏液便者; 3)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有某些遺傳性疾病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林奇綜合征); 4)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者,有炎癥性腸病(IBD)病史者; 5)有結直腸腺瘤(息肉)個人或家族史者; 6)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已切除闌尾和膽囊者; 7)長期精神抑郁、近3個月體重明顯下降者; 8)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如肥胖、缺乏鍛煉、吸煙、飲酒、愛吃紅肉及加工肉類。 結直腸癌的主要篩查方法包括:腸鏡檢查、糞便潛血檢測、虛擬結腸鏡(CT結腸鏡)檢查、DNA檢測、雙重對比鋇灌腸(已較少應用)。腸鏡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是對抗腸癌最有效的方式。 Castro博士建議:健康人群應在45歲開始接受篩查。如果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應在40歲開始定期檢查,或比其家族成員確診年齡早10年開始,以最早時間點為準。 此外,結直腸癌也有比較明確的遺傳傾向。此前,Castro博士通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接診了一名50多歲的中期結直腸癌患者。她術后一年查出腹膜多發轉移,病情復雜,于是通過好醫友尋求中美遠程會診。 Castro博士為她制定了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得知她家中有長輩因腸癌去世,Castro博士提醒她存在家族遺傳風險,特別建議她的一級親屬進行腸癌篩查。果然,她的女兒在篩查時也發現了息肉并及時切除,避免了惡變成癌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