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期吃魚”可降低腸癌風險?來看看最新的研究怎么說《太陽報》報道:“定期吃魚可以降低腸癌的風險。” 報紙報道了一項新研究,研究人員研究了包括英國在內的整個歐洲近50萬人的飲食。他們發現,在研究開始之初吃魚最多的人,與那些很少或不吃魚的人相比,平均15年后被診斷出腸癌的可能性要低12%。特別是,對于脂質魚類的攝入也發現了類似的聯系。 科學家認為,由于在鯡魚和鯖魚等油性魚中發現的魚油具有抗炎特性,魚可能降低腸癌的風險。研究結果表明,每周吃一次或兩次魚是健康均衡飲食的一部分。 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來自歐洲的40個機構,由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n France[1]牽頭。該研究由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歐洲委員會資助。它發表在《 peer-reviewed journal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雜志上。 《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和《太陽報》都報道了這項研究,但沒有一項研究明確指出,像這樣的觀察研究不能證明吃魚可以降低癌癥風險。各大新聞頭條紛紛暗示魚類“削減”了風險,引起大家對魚類的需求高漲,但這絕對是有所夸大了! 這項研究,使用了始于1992年的10個國家/地區的歐洲癌癥與營養前瞻性研究(EPIC)研究的信息。研究人員統計了不同類型的魚類的微量元素含量(脂肪酸,包括魚油)以及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影響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1)研究涉及什么? 從1992年到2010年,歐洲的研究人員在10個歐洲國家(丹麥,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和英國)招募了521,324人。他們記錄了人們的身高,體重和其他身體信息(包括采集了血液樣本),并通過問卷跟蹤調查了有關其生活方式和飲食的信息。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納入了最初沒有癌癥且具有完整隨訪和飲食數據的樣本結果——其中包括476,160人(333,919名女性)。對于461名癌癥患者和461名相匹配的對照組的比較,他們還進行了病例對照分析,以比較其血液中的脂肪酸水平。 考慮到以下客觀因素的影響,研究人員調整了他們的結果:
2)基本結果是什么? 在平均18.9年的隨訪時間之后,有6,291人被診斷出患有大腸癌(1.3%)。其中(吸煙,食用較多的紅肉和加工過的肉和酒精)者居多。 考慮到這些因素,研究人員比較了吃魚最多(每周357g或更多,相當于2至3人份)的人和每周吃少于65g(少于1人份)的樣本癌癥結局。他們發現: 當研究人員對比查看人們是否滿足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每日進食1到2人份(基于100克至150克的份量)”時,他們發現油性魚和白魚的風險降低了7%,盡管兩者再次非常在統計學上有很大的差距(油性魚的HR為0.93,95%CI為0.87至0.99;白魚的HR為0.93,95%CI為0.86至1.00)。 研究人員還推測了人們飲食中魚油中omega-3脂肪酸的量,并計算出攝入更多omega-3脂肪酸的人腸癌的風險也有所降低(HR 0.86、95%CI,0.78至0.95)。 同時,相對于omega-3而言,omega-6脂肪酸(來自其他植物油和種子油)的攝入量較高也與高患癌風險相關。 研究人員在比較有和沒有腸癌的樣本血液脂肪酸時沒有發現任何聯系。
3)結論 該研究增加了證據表明,吃魚可以成為健康均衡飲食的一部分,并且可能會稍微降低腸癌的風險。但是,程度有限。 盡管所有類型的魚和油性魚的那些在統計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一些結果可能是偶然產生的。這使得很難確定任何一種魚類比另一種魚類更好。 我們可以說的是,所有魚類都傾向于與降低的腸道癌風險相關。 絕對地講,這項研究中只有1.3%的人患有腸癌。如果將其作為腸癌的基線風險,那么每周吃一次或兩次魚的風險降低7%,則患癌癥的絕對風險將從1.3%降低到1.2%。因此,這些絕對風險降低幅度有限,不要盲目跟風。 另外,這樣的觀察性研究不能證明個體飲食因素直接導致了疾病(或得到了預防)。可能涉及許多其他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總體上,吃更多魚的人們可能會遵循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減少低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并經常運動。研究人員試圖解釋幾種潛在的混雜因素,但是很難完全消除它們的影響。 總體而言,盡管這項研究表明,每周進食1或2份魚對降低腸癌風險可能有益。它也可以減少患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對消費者而言,平衡攝入膳食營養才是最關鍵的,最有效的預防結直腸癌的途徑!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