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munity:腸道細菌增強抗腫瘤免疫,幫助結直腸癌治療撰文 | 王聰 編輯 | 王多魚 排版 | 水成文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 (IARC) 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結直腸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排名第三 (2020年新增病例193萬) 、致死率排名第二 (2020年新增死亡病例94萬) 的癌癥類型。更重要的是,近30年來,5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 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身體被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在內的數萬億微生物占據,這些微生物被統稱為共生菌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是一個由人類和共生菌群組成的多元復合體。 大量的腸道微生物組學研究表明,人體共生菌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健康、體質、性格,甚至是思維和壽命。 近日,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 Immunity 期刊發表了題為: Microbiota-specific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drive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and anti-tumor immunity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在小鼠腸道微生物組中發現一種常見的細菌—— 肝螺桿菌 (Helicobacter hepaticus) , 可能有助于免疫系統對抗結直腸癌 。這項發現為基于益生菌的新療法和結直腸癌的新治療策略鋪平了道路。 腸道菌群的組成與腫瘤的發展和抗腫瘤免疫的功效有關,研究團隊研究了微生物群特異性T細胞在抗結直腸癌免疫中的影響。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 Timothy Hand 博士表示,以前使用糞菌移植來獲得正確的微生物組成,這充滿了偶然性,而這項研究表明,我們現在有能力開發基于益生菌產生的分子產物作為有效藥物。 研究團隊將肝螺桿菌定植到結直腸癌小鼠模型的腸道中,結果表明,這些肝螺桿菌并沒有改變其微生物景觀, 但增加了細胞毒性淋巴細胞的腫瘤浸潤并抑制了腫瘤生長。 研究人員觀察到了輔助 T 細胞、B 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對腫瘤部位的浸潤增加。 對于這項發現,改論文的第一作者 Abigail Overacre-Delgoffe 博士表示,忽略腸道菌群對胃腸道癌癥治療的作用似乎是一個巨大的疏忽,腸道菌群與胃腸道健康息息相關,我們需要全面考慮所有可能導致癌癥治療成功或失敗的因素,腸道菌群顯然不應該被忽視。 近年來,腸道菌群領域非常火熱,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了腸道菌群的應用前景,國內外也涌現了一些優秀的腸道菌群相關的創業公司。 國內領先的腸道菌群制藥公司未知君的創始人 譚驗 博士在接受生物世界的專訪時表示, 腸道微生物對于免疫調節已基本全面進入臨床階段,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人體臨床數據。通過調節腸道微生態,或者結合腸道微生物和基因治療,應該是一個很激動人心的方向。從臨床落地來講,最熱門的應該是糞菌移植 (FMT) 和PD-1抑制劑的聯合治療,包括配方菌和PD-1抑制劑的聯合治療,PD-1抑制劑的出現讓我們逐漸相信能夠控制腫瘤,讓它變成慢性病,并有望徹底治愈,但目前對于該藥物很多患者不應答或者有腸道炎癥反應,通過腸道微生態可能改善,這很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