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兒子看病被查出患同種癌!這8種癌癥會傳給下一代近日,22歲湖南小伙陳某因患腸癌無法站立行走,輾轉多地求醫,最終在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確診“林奇綜合征”,這是一種遺傳性結直腸癌綜合征。 在醫生建議下,小陳媽媽也作了檢查,發現了橫結腸腫瘤,幸運的是腫瘤還處于早期。 為什么兒子患癌,媽媽也查出癌癥?這是因為癌癥與基因突變有關,基因代代相傳,因此遺傳也是致癌因素之一。 癌癥本質是基因病 癌癥是由于一組或多組基因突變導致的細胞功能異常,形成了快速、無限制生長的惡性腫瘤。 1 致癌基因是怎么激活的? 正常基因在某些條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學致癌物或輻射作用等,被異常激活,轉變為致癌基因,就會誘導細胞發生癌變。 2 攜帶致癌基因一定會得癌癥嗎? 通俗講,癌癥遺傳的往往不是癌癥本身,而是癌癥的“易感性”。 比如安吉麗娜·朱莉為例攜帶的brca1基因,使她比普通人更易患乳腺癌、卵巢癌,或者她患癌的時間可能較一般人更早,但不意味著她一定會患癌。 3 癌癥遺傳有什么特點? 癌癥遺傳有別于普通遺傳病,與“爸爸得什么病,兒子就得什么病”不同。
8種癌癥受遺傳影響大 目前,被證明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癥有30余種,中國人比較常見的癌癥有以下8種癌。 1 乳腺癌 一般情況下,家族中母親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兒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幾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 2 卵巢癌 約20%~25%上皮性卵巢癌與遺傳因素相關。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導致家族中女性成員的卵巢癌風險增加。 3 結直腸癌 家族性結腸息肉易發展成結直腸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導致的結直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癥的可能性高達50%。 4 胃癌 在所有胃癌患者中,有明顯家族聚集傾向的占10%。胃癌患者親屬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險性高2~3倍。 5 肺癌 日本一項調查顯示,肺鱗狀細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細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為58.3%。 6 子宮內膜癌 在所有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5%是由遺傳性因素導致的,這些患者的發病年齡要比散發性子宮內膜癌患者平均年齡小10~20歲。 7 胰腺癌 5%~10%的胰腺癌患者家族成員也有該病的病史。若多于一位直系親屬(即父母、親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該病,其患病幾率會大幅增加,且常在50歲之前發病。 8 前列腺癌 如果一個直系親屬患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性會增加1倍。兩個或兩個以上直系親屬患前列腺癌,相對危險性會增至5~11倍。 此外,遺傳性視網膜母細胞瘤、遺傳性黑色素瘤、遺傳性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神經肌肉瘤等也較為常見。家族內集中發生白血病、腦瘤、骨瘤等,也明顯預示著遺傳性癌癥已發生。 4步擺脫癌癥陰影 癌癥基因只是增加了人體對某種癌癥的“易感性”,是否癌變還取決于心理因素、飲食因素及生活習慣等綜合作用。 因此,無論是有癌癥家族史的人,還是普通人,減少接觸致癌因素、改變不良行為,都能降低患癌風險。 1 基因篩查 如果直系親屬中2~3人患同一種癌癥,可高度懷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傾向,可通過基因檢測予以排查。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
攜帶致癌基因怎么辦? 基因突變攜帶者,如果在適當時機采取恰當的干預手段,可大大降低患癌風險。比如攜帶APC突變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盡早進行腸鏡篩查,一經發現盡早手術,可明顯降低患癌風險。 2 早期篩查 癌癥是一種慢性病,從發病到晚期一般需要5~20年。 有腫瘤家族病史的人群,向醫生咨詢家族癌癥遺傳的相關特征,定期進行篩查,最好每年1~2次。 3 減少致癌因素 權威醫學雜志《自然》上的一項研究顯示,70%~90%的癌癥源于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 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減少接觸化學致癌物,降低易感基因發生癌變的風險,常見的化學致癌物有霉變食品中的黃曲霉菌,石油和熏烤類食物中可能含有的多環芳烴,腌肉和腌菜中的亞硝酸鹽等。 4 防癌的生活方式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改掉作息不規律、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保持健康體重、每周運動150分鐘、戒煙限酒、吃點粗糧、多吃蔬菜,增強免疫力也有助防癌。 |